洪水过后,让农田尽快恢复绿色

洪水过后,让农田尽快恢复绿色

发布日期:2016-08-02 浏览次数:2919

——来自安徽农垦农业抗洪一线的报道

人在堤在,安徽农垦全力抗洪减灾,努力恢复农业生产。

入夏以来,一场接一场的强降雨导致长江水位居高不下,安徽农垦部分农场积水外排困难,农业生产受损严重。

截至7月中旬,全系统农作物受灾面积21.5万亩,成灾16.9万亩,绝收16.3万亩,农业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4.4亿元,近2万人被迫转移撤离。随着800里皖江超警告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皖河农场、敬亭山茶场青草湖分场守卫的内湖堤防全线超保证水位。

风口浪尖党旗飘扬

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境内,是垦区耕地规模最大的农场。四面环水,防汛压力巨大。

77清晨4点,华阳河五场80多人的党员突击队抢险队就开始了抢筑西圩生命圩堤的战斗。党员抢险队队员们顶着烈日,打桩、运桩、装包、杠包、压包,汗水裹着泥水,争分夺秒,奋力封堵缺口,保住了西圩生命线。

位于宣城境内的皖垦茶业集团所属敬亭山茶场青草湖分场遭受了灭顶之灾,全场近万亩经过三次补种的作物化为泡影。以共产党员为主体的电站工作人员吃住在电站,日夜坚守、排水除涝;党员抢险突击队在加强堤坝、圩堤值班巡逻,排查处置汛情隐患的同时,对漫水以及有内涝危险的住户逐户动员,及时安全转移安置3200名群众,并以党小组为单位分户安抚受灾职工,让受灾职工大灾之中有房住、有饭吃、有水喝、有医看。

抗洪保田土专家上阵

在华阳河五场中管区湖堤上,经常能见到一位皮肤黝黑、走路一瘸一拐的巡堤查险人员,在泥泞的坝脚不停的来回巡查。他就是被大家誉为抗洪一线土专家的五分场共产党员周艳林。

周艳林今年57岁,有着30多年的湖堤防汛经验。621,五场湖堤进入设防水位,按要求必须上足防汛人员,周艳林急忙赶到场部请缨,正巧党支部在向党员分发党徽,周艳林一边往胸前别党徽一边说:我是老党员,我有防汛经验,请把最险的堤段给我。他卷起铺盖第一个来到了堤坝上。早晨他第一个到湖堤,晚上最后一个离开,用铁锹探着土质,娴熟地开着导渗沟,他还不时蹲在泥地里用手拨开周围的杂草,仔细看着水流,听着水声。

凭着丰富的经验和对地势地貌及水情的了解,渗水、管涌、滑坡等险情都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每天,他隔半小时就在责任堤段上走一遍,一天下来要走40多里,脚底磨得都是血泡,他把崴脚、踩蛇、绊跤当作小插曲,汗水浸湿了衣背,渴了喝口矿泉水,饿了吃口干粮。上堤半个月竟然一次家没回过,他说:在家睡不着,还是守在湖堤上更踏实。

恢复生产时不我待

在安徽农垦遭受重创的三家农场,在充满危险的防汛一线,除了挺身向前的党员和干部,还有自发参与的职工群众。

712,二场接到华农场防汛指挥部调集人员,支援全场防汛抢险的命令,200余职工群众自发地组织起来,先后奔赴一场、五场执行除险、抢险和固堤任务,哪里需要哪里去,指挥干啥就干啥,装土、挖石子、灌袋、扛包、加固、做标记、堵漏洞。

47岁的二场职工郭玉春,从管区主任那里得知场里要组织人员去一场防汛抢险,老郭来不及和家人打招呼就站到了队伍中,第二天又早早地来到集结地点,他们当中有的放下需要照顾的子女,有的放下正在营业的饭店,有的放下家中需要照看的病弱老人,无怨无悔也无所求地奔赴抢险一线,堤坝上从早上7点一直奋战到晚上6点,湖水泡烂了脚,胳膊晒塌了皮,腿上被蚊虫叮出了包,没有一个人叫苦喊屈。

女职工们也不甘落后,在华阳河二场,120多名女职工自发组成起来,和男同志一样投身到了到防汛抗洪战斗中,她们有的清除湖堤杂草,有的协助男同志灌包、码包,丝毫不让须眉。

华阳河农场在17.09的高水位下,保证了6万亩农田安全,三个农场确保了人员安全,在转移安置中实现零伤亡,标志着安徽垦区防汛抗洪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灾后家园重建,灾后生产自救……一系列新的考验又将随之到来。洪水淹没了农田,损毁了设施,洪水过后的华阳河、皖河、青草湖的农田将很快恢复绿色,很快就会硕果累累,毕竟洪水冲不垮农垦人的精神家园。(农民日报201682,鲍广云、记者杨丹丹)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