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日报:破题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如何落子
发布日期:2018-04-13 浏览次数:10256
近年来,安徽农垦龙亢农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有力促进周边农村农业发展,奏响了新时代“乡村振兴”新乐章——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龙亢农场3万余亩优质小麦进入拔节期,和往年不同的是,先进的良种培育和绿色田管带来的新品种、新工艺,让今年的大地春耕更加绿色高效。
向科技要粮,培育优质品种,精细化供给市场,是近年来龙亢农场实施科技化春耕理念之一。“结合市场需求,主攻农业生产最前端,客户需要多大量,我们就种植多大面积,品质达到你的要求,实行专门供给,客户通过二维码扫描,全程质量可追溯,通过减少过去那种无效的供给,增加绿色优质产品供给,最大化提升土地价值。”王永玖告诉记者。
破题乡村振兴,龙亢农场靠的是落子科技创新。
近年来,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农场加大普及农业科技应用力度,农业生产连获大丰收,现代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深入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应用提到了新高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雄厚基础。
清明节前,一场别开生面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来到了龙亢农场潘湾村的田间地头,给村民们带去了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而类似这样接地气的培训班、观摩会,农场每年面向农场职工和周边农民举办30余场次,7000余人次参加,同时委派专业科技人员深入到周边乡镇进行农技教学和现场指导,广泛普及农场农业科技,把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快捷地传播到周边农村,充分发挥农垦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业科技辐射力和影响力。
在送技到田间地头的同时,龙亢农场注重产学研结合。多年来,通过充分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与中科院、中国农大、省农科院、安徽农大等知名院所开展科企联姻、合作共建,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农业科研创新驱动。龙亢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园成立了安徽省农科院皖北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已成为蚌埠国家农业科技园核心区。20多家科研单位在该园建立了科研基地,有62名博士和148名农业专家常年在此致力农业科研基础性研究和实验示范,主动承担起国家级和省级近30项现代农业科研项目,集成了一大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最基础、最直接的智力支撑和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的一以贯之,使得很多农业领域的新名词被农场人不断创造出来。通过充分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发展“看得见”的有机生态农业,启动“我的开心稻田”项目,以有机水稻种植、有机大米销售为核心,综合探索“物联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为有机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众筹销售、物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及鸭稻共生模式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给传统农业插上了高科技的“顺风耳”“千里眼”。农场还利用物联网及早监测、预测一些病虫害,如果发现有不认识的杂草,还可以通过“庄稼医院”与专家进行互动。在农场带动下,怀远县徐圩乡、龙亢镇等地也出现了流转大户自发建设物联网,农作物“四情”大田监测、精细化种植管理、畜禽和水产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方面物联网技术正在向全产业链延伸。
通过创新实践,龙亢农场实现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四个转变”:在生产方式上,加快农业水利、机械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科技应用水平,转变了靠天收和依靠劳动密集发展农业的现状;在资源利用上,大力发展节水、节地、节种、节药、节能农业,转变了依靠资源占有和资源消耗发展农业的现状;在耕作方式上,推行“五统一”模式,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供种、统一耕作、统一重大农艺措施、统一订单销售,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秸秆还田、土壤深松、冬季漫灌、物联网技术管理,农业生产实现了化肥农药零增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节本增效同步、生产生态并重,改变了粗放型农业生产现状;在经营方式上,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积极发展合作组织,加强职工农民培训,转变了依靠小规模、低水平经营农业的现状。在连续10年的时间里,龙亢农场3.5万亩耕地全部实现“吨良田”,其中万余亩实现“吨半良田”,小麦平均单产
上图1. 农场副场长、高级农艺师王永玖领队在小麦高通量育种试验田查看苗情
上图2.农技人员在智能温室大棚查看特种蔬菜苗长势